捍卫公正有本事让毒物“说话”

时间:2020-02-27 来源: 作者: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

  

  严慧,博士、副主任法医师,司法部直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专门从事法医毒物化学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工作。

  

  严慧2008年开始从事法医毒物司法鉴定工作,承办案件超过万件,完成了大量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鉴定工作。致力于科研创新,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评司鉴院优秀司法鉴定人。2018年被遴选为首届进博会上唯一驻场服务的司法鉴定人。

  

  与犯罪角力,让毒物“说话”,让证据“开口”。严慧是一名法医,她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种化学毒物,她通过科学的检测和鉴定查明毒物种类,还原案件真相。

  

  令严慧难忘的,是她2016年“六一”前夕曾办理的一起“兄妹中毒案”。周先生2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突然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送医后因抢救无效先后死亡。周先生质疑医院救治不及时,遂引发医疗纠纷。

  

  医院初步诊断疑似食物中毒,医调委便委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对孩子的死因展开调查。病理法医检查后也高度怀疑中毒导致死亡,但病理切片无法确定是否中毒以及中毒种类,查明死因的重担落在了负责毒化鉴定的严慧身上。

  

  “孩子的母亲哭喊着,一定要给我个明白。”严慧说,面对孩子母亲她暗下决心找到真相。

  

  然而,一百余种常规毒物的筛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案件陷入僵局。孩子家隔壁是一个私营粮仓,在和办案民警以及病理法医交流时,病理法医随口说“该不会是磷化氢吧”,严慧却放在了心上。

  

  粮仓为了防鼠防虫,一般会使用磷化铝或者磷化锌作为熏蒸剂来灭害。这两种化学物质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缓慢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磷化氢(PH3)有毒气体,也被称之为“隐形杀手”。

  

  有了怀疑方向,必须进行毒物分析,从孩子的体内检测出具体毒物,才能最终确定死因。磷化氢并不属于法医毒物化学专业常规检测项目,而且生物检材中气体毒物的检测是个世界级的难题。

  

  严慧没有放弃,而是甘冒气体中毒的风险,反复研制检测方法,并进行动物实验,模拟可能的毒物进入方式、途径。

  

  连续一个多月,严慧不眠不休地进行实验比对,找到一套全新的检测方法和数据模型,小兄妹的肝、肾组织中果然检出磷化氢代谢物成分。这份客观公正的鉴定报告给警方指明了方向,最终粮仓的老板和两名小工因为危险品肇事罪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从业十年来,复旦投毒案、海归女投毒案、百名女性遭迷奸案……这些大案告破背后,都有着严慧忙碌的身影。她用行动喊出了“科学捍卫公正”的掷地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