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志愿者战“疫”进行时
● 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青年志愿服务采取“化整为零、灵活多样、细微贴心、切实有效”的形式,不断探索新内容新机制,凝聚战“疫”青春力量
●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志愿服务呈现出全民参与、专业有序、组织化的特点,同时因需设岗,不搞人海战术
● 社会化和专业化是志愿服务的两大趋势。一方面,参与志愿服务是公民的权利;另一方面,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 实习生 董锦蒙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一群青年,选择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场,活跃在留观点、社区、车站、工厂以及咨询热线的另一端。他们就是中国青年志愿者。
根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的数据,截至2月10日,全国已有48万余名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
实际上,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变化着。在广东省,截至2月12日,上岗志愿者为6.07万人;在浙江省,截至2月13日,上岗志愿者已经超过6.2万人。
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青年志愿服务采取“化整为零、灵活多样、细微贴心、切实有效”的形式,探索新形式新内容新机制,为战“疫”贡献了不少力量。
承担辅助医护工作重任
远程协助患者登记信息
在医疗救护方面,医护工作人员无疑是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但“一个好汉三个帮”,青年志愿者能够承担起保障、辅助医护工作的重任。
在湖北省武汉市,有一支被称作“摆渡志愿者”的团队。刘杨就是其中一员。1月23日,这名建筑行业的年轻人得知,由于暂停公共交通,很多医护人员上下班成了问题,于是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队伍,主要负责接送医护工作者通勤、工作餐配送,以及完成定点医院和社区办事处防护物资的配送。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张俊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在学院微信群中了解到人民日报在招募通过网络电话救助患者的志愿者。
据了解,这是一个直通中央督导组的渠道,特别针对需要紧急援助的未收治病人。
张俊说,志愿者每天的任务是给危重求助者打电话登记求助信息并填表,远程工作,不限地点和时间,每天大概有5个电话访问。要求志愿者有同理心,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上岗前,志愿者会接受简短的培训。
据张俊介绍,他们有一个包括患者和志愿者在内的微信群,这个可添加500人的微信群已经满额了,“前两天,我们回访获知,群里60%的患者都住院了”。
在张俊看来,他们这些志愿者扮演的角色是远程联络员,通过远程服务,对求助的网友提供一些帮助,“我们的网络救助系统也会对微博超级话题进行相应的系统导入,另外还有一些有心理学背景的同学在电话里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抚慰等”。
谈及参加这一项目的初衷,张俊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需要在家待着不能出门,正好这个项目也不复杂,通过网络、电话的方式就能远程帮助有需要的病人,我觉得非常荣幸。”
进驻留观点做协助工作
负责社区测温发证宣传
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嘉街道,从1月25日起,来自武汉及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就必须进行集中隔离及医学观察。在这期间,需要有人协助医护工作者解决被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问题。新嘉街道团工委书记曹君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作为首批固定志愿者进驻留观点。虽然只是协助工作,但并不轻松。
曹君要对送达的被隔离人员的信息进行登记,安排入住,询问在隔离前有无其他密切接触者,并进行排查;同时配合专业医务人员,对隔离者进行体温监测,并密切关注其身体变化。他还要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留观点的公共区域和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留观人员的一日三餐,提供必要的生活物品。为了缓解留观人员的烦躁情绪,他还要做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微信和电话,和他们拉家常,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江苏省南京市市民吴丽(化名)是南京市江北新区扬子第二社区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每日在社区门口测温、发放出入通行证、宣传防疫知识等。
“之前就经常去社区居委会帮忙,对居民比较熟悉。疫情防控期间,我听说居委会的人手不足,就过来帮忙了。”吴丽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据吴丽介绍,她驻守社区中的一个出入口,与另外3名志愿者负责测温、劝导工作。
“社区会给我们分发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告诉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吴丽说。
当问及是否考虑过做疫情防控志愿者可能存在风险时,吴丽说:“我们这点工作也算不上什么,只是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同样在做社区志愿者的北京市市民刘林(化名)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对自己目前的志愿者工作充满了荣誉感,“平时开车的时候,一天也就走几百步。现在做志愿者,一天能走万步,也算是在做运动了”。
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服务
帮助辨识谣言有效辟谣
在交通管理方面,青年志愿者的应急作用也十分显著。
根据新华社2月17日的报道,自1月27日起,上海市青浦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者突击队24小时轮流驻守在多个高速检查站,开展来沪车辆登记、人员体温测量、防疫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各地防疫应急志愿服务中,卡点是最主要的志愿者服务点,青年志愿者们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需求合理安排,有效缓解了卡点人手紧张的问题。
此外,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专业青年志愿者的心理辅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很多不太了解政策措施、医疗防控的公众,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另一方面,患者家属和亲友,以及被隔离观察的人,出于对健康的忧虑,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针对这种现象,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起全国“抗击疫情从心开始”心理专项志愿服务项目。
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李森建立了“李森党代表工作室”,开通心理咨询辅导热线。
共青团湖南省委联合湖南李丽心灵教育中心,组建了湖南共青团“抗击疫情从心开始”心理专项志愿服务网络平台,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担当志愿者,为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提供心理援助。2月2日,平台开通首日便有200多人寻求咨询。
“这些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既有利于特殊对象调节心理、摆脱困境、正确应对疫情和增强防控信心,也有利于相关人群科学了解疫情状况及防控要求,提高心理承受力,共同参与防控工作,战胜疫情。”广东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谭建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互联网时代,信息公开透明,但一些造谣者却利用公众的心理,伺机散播谣言和制造恐慌。
据悉,各地志愿者组织针对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及时辨识、及时辟谣,促进社会稳定,维护防控秩序。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短信、QQ等,深入街道、社区对公众进行细心辟谣和解释真相。
“从疫情防控工作看,辨识谣言和有效辟谣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阻击谣言、击退谣言的能力,为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社会舆论安全作出了新贡献。”谭建光说。
相关链接:
志愿服务要走专业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