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一个警号与一对父子
“当警察是我最无悔的选择。”
参加警察考试之前,张瑞按照母亲的意愿报考工商银行和公路局都取得了入围资格,但一想到就要放弃自己儿时的警察梦想便犹豫了。转辗反侧几日之后,张瑞毅然决然的坚定了自己的初心——报考人民警察。
2016年,张瑞通过层层选拔正式加入了公安队伍。从此,他便沿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踏上了守护平安的人生新征程。
子承父业 沿用警号
2017年11月,新警授衔仪式上,张瑞接过一个特殊的警号——父亲曾经用过的警号,正式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关于张瑞沿用这个警号,其实也只是一个偶然。当时选警号的时候,因为没有现成的警号可以用。而张瑞的父亲退休后,警号就被他珍藏了起来,没人使用。张瑞突发奇想,自己能不能直接使用父亲的警号呢?
张瑞向单位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征得单位的同意后,他沿用了父亲的警号。
“刚用我爸警号那会儿,还不觉得什么,只是有一次我出门办公,遇到个老民警,他认出了这个警号,拉着我谈了一会儿,还向我说了一些关于父亲的事,让我颇为震撼。”张瑞说。2009年,当时七舍、捧乍等地区经常发生偷牛盗马案,但一直没找到有用的线索,后面兴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组建了专案组,由张瑞的父亲担任专案组组长。通过专案组为期两个多月的摸排,蹲点守候,严密布控,终于侦破了这一系列偷牛盗马案。
“这么短的时间查获了一百多起,我听了之后,觉得我爸挺牛的。”张瑞满脸自豪的说。
自此以后,张瑞听到了不少关于父亲的故事,慢慢的觉得这警号已经不是一串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而是承载了父亲这38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
回忆起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没有接送过张瑞上下学,导致还闹一次出了笑话。父亲突然到学校接张瑞,可老师不认识他,怎么也不同意他带走张瑞,没有办法只好联系张瑞的母亲。谈及小时候,张瑞也颇多无奈,可当进一步了解公安工作,他明白了父亲的辛酸,懂得了父亲的付出,更明白了身穿这身“公安蓝”的意义。
攻坚克难 亦师亦友
“其实我觉得我的父亲更像我的老师。在我每一次遇到难题时给我点拨迷经。”张瑞笑着说。
2018年5月,向阳派出所对一间组织淫秽色情表演的歌舞厅开展整治活动。通过警方审讯,涉案人员供出幕后老板。将幕后老板捉拿归案后,其拒不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由于这是兴义市公安局办的第一起组织淫秽色情表演案,没有档案卷宗可供查询,这让张瑞绞尽脑汁,头疼不已。
“回家后,和我爸闲聊时,我爸说‘有时候审一些案子可以从旁证入手,只要证据足够,就算他不认账也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制裁他。’”张瑞幡然醒悟。随后对表演人员、工作人员、观看表演的人员再次做了详细的笔录,掌握了幕后老板违法犯罪的充足证据后提交法院,法院依法依规对其判了刑。
“自那以后,我就非常重视旁证,这帮我破了不少案子。”张瑞说道。前几天,办了一起2017年的陈年积案。当年,在某娱乐厅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事件。但由于行凶者跑了,幕后指使者拒不承认犯罪事实并将案发现场视频画面删除,未找到充分的犯罪证据,无法对其进行法律制裁。张瑞接到案子后,通过取审旁人的方法,终于将逍遥法外的幕后指使者抓捕归案。
“以前在家的时候,我父亲特别凶,他看我一眼我都会抖一下,别提和他说话了。现在有时候我们两个还会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张瑞说到。
在谈及沿用父亲这个警号对他影响时,张瑞说:“自我入警以来,我的警号备受关注,很多人都知道我父亲,所以避免不了拿我和我父亲做比较,有时候我也会困扰,但是我更多的觉得这个警号是一种鞭挞,让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它承载着父亲曾经的荣耀与艰辛,更承载着我的未来。”张瑞说。
流年清浅 岁月轮转
退休后,张瑞的父亲张兴贵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儿子张瑞考上了人民警察,最担忧的也是他考上了人民警察。
多年的从警生涯,张兴贵深知警察这份职业风险大、任务重。他一方面希望儿子不要放弃之前考上的银行职务,另一方面,从警多年,对于警察职业的热爱,他也希望儿子考上人民警察。
尽管心里矛盾,可当他接到儿子考上警察电话的那一刻,还是说不出来的喜悦。
同大多数父母一样,张兴贵也只希望儿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稳定不代表安于现状、碌碌无为。
“对于年轻人,要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才不会被日益发展的社会淘汰,尤其是当下社会治安情况日益复杂多变,各种各样的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对民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张兴贵说。
张兴贵将他实践所得的经验技巧告诉了儿子张瑞。可是时代在变迁、技术在革新,他依旧不放心儿子,所以在张瑞入警的时候给他开了一个“后门”。
“当时我和带张瑞的民警交流了一下,因为张瑞刚入警,就是个毛头小子,要让他快速成长就要给他加加压,只有多办点案子,他才能熟能生巧。当然张瑞现在也不负众望。”张兴贵说。
花甲之年的张兴贵,悠然自得的享受着退休生活,随性而豁达。玩手机、刷视频,约上二三好友,安安心心的钓两三天鱼,时不时的过问一下张瑞的工作状况。由于儿子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父子俩见面交流的时间也比较少,即使见面,说得最多、最默契的也只有两句话——
“回来了!”
“嗯。”
如今,过去等待张兴贵的小男孩已经变成了曾经的他,流年清浅,岁月轮转,不变的是人民警察的初心和誓言,一代接着一代继续传承。(通讯员:朱玉敏、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