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安检那么严格?守护机场21年民警揭秘空防细节

时间:2020-02-27 来源: 作者:

  近来,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真正让全国观众了解民航从业者的职业,也感受到他们肩负责任的重大……

  对于普通旅客来讲,空防这个词可能稍显陌生,但是机场每架航班的安全起降,全都有赖于此。

  1998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于冰被分配到了白云机场工作。没想到,这一待就是整整21年。

  21年间,他把机场公安系统的大部分岗位转了个遍,巡警、特警、派出所……

  如今,他是广东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空防大队的一名民警,负责保障机场民航客机的安全起降工作。

  空防的概念听起来十分高大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空防民警们干得最多的却是一些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

  在白云机场T2航站楼修建完成后,空防大队在对航站楼进行检查时发现,隔离控制区与非控制区的大门与地面有一个1.5厘米高的间隙。

  1.5厘米高的空隙能干什么?

  “有了这1.5厘米空隙,那些无法通过安检的违禁品就可以从这里塞进来,比如打火机、刀具,甚至是枪支。”

  最终,施工方在门下增加了一条门槛,堵住了这1.5厘米的空隙,也堵住了一个潜在的安全漏洞。

  这样的工作内容还有很多。

  机场负责修理维护飞机的技师,都有一个硕大的工具箱,每样工具在里面都有专属的位置。

  这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便于安全检查。

  每天下班,修理技师们都会将所有的工具放回工具箱里对应的位置。“哪样工具不在,一眼看过去就能发现。”于冰说。缺了哪一样,就一定要找出来,否则这些被遗落在飞机上的工具,会成为飞机起飞后致命的隐患。

  发现停机坪隔离栏外有杂物,就要及时清理,否则可能被人当做翻越护栏的踏板;审核机场员工的背景资料,不能有犯罪记录,不能有精神病史,一切都合格,才能发放控制区通行证……这就是空防民警们的日常工作,琐碎却又至关重要。

  “普通旅客可能觉得机场规矩太多,这个不让带,那个不让带,但其实很多东西以前都是可以带的。”

  为什么现在都不行了呢?

  2014年之前,因为尚未出台相关规定,有很多人把充电宝放进托运的行李里,然而这样的行为充满了危险。

  “大概是在2014年4月,有一驾客机已经准备起飞,突然飞机货舱自动报了火警。”值班的于冰立刻通知有关单位截停了这架飞机。

  因为发现及时,货舱内的火苗很快就被扑灭了,最后一查起火原因,正是旅客托运的充电宝发生了自燃。

  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时,于冰仍有一丝后怕,“幸亏及时发现了啊,如果这个飞机带着一团火起飞,那会有什么后果?”

  由于国内外曾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2014年8月,国家民航局发布了《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严令禁止托运充电宝。

  于冰说:“民航安全史上每一条规则的背后,都有血的教训。”

  除了这些规则外,机场内的“规矩”其实还有很多,但大部分都不为外界所知。

  机场内行驶的车辆车速不能超过20km/h,驾驶的司机必须考取专业的驾照;机场餐饮店的菜刀要打钢印登记,还要和桌子锁在一起;送上飞机的航空餐要打上封条……

  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规矩”,都要由空防民警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每一条都能落实到位。

  21年的工作生涯,于冰见证了白云机场的发展历程。

  刚到机场工作时,于冰被安排到了巡警岗位,每天就是在候机大厅内巡逻。“那个时候没有计步的概念,但一天保底也有两三万步。”

  如今走在由机场航站楼改建的商场内,于冰仍能记得这里当年的模样。“我有时候去那购物还会指给孩子看,‘这里是当年的安检口’‘这是原来的候机大厅’。”

  2003年,于冰又参与到了新白云机场的建设工作中,负责新白云机场建设工地的安全保卫工作。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白云机场内密布的摄像头。

  如今,白云机场T2航站楼的摄像头,可实现人脸自动识别。机场内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监控实时捕捉,传送到后台的指挥大厅内。

  虽然科技手段越来越多,但于冰说,机场公安面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白云机场现在一年有将近7千万旅客出行,上百万架次的飞机起降,光持有机场控制区长期通行证的工作人员就有6万多人。”

  而他们的职责是要保证每一架飞机安全起降,每一位旅客顺利出行。尤其是节假日出行高峰,更是机场公安民警忙碌的时刻。于冰已经记不得自己有多少个假期没有陪家人一起度过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