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5号:建设有福之州 打造幸福之城

时间:2020-02-27 来源: 作者:

70年间福州GDP从1.26亿元增长到7800多亿元

发布会信息摘要

主持人:卓少锋(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发布人:尤猛军(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飞(中共福州市委常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阮孝应(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内容:通报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发展有关情况。

9月1日上午,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当天首场发布会为福州专场,介绍了70年来福州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民生事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福州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展开宏伟实践,书写壮丽篇章。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6年里,福州经济年均增速都在20%以上,经济总量从全国省会城市第12位跃升到第9位,成为东南地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制定的3820工程海上福州等战略规划,实施的安居工程造福工程等重大举措,大力倡导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为福州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70年间,福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四个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一是从一穷二白迈向经济强市。70年前的福州,主要靠农业,工业几乎没有。70年间,福州经济快速增长,GDP从1.26亿元增长到78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从不到1亿元增长到接近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88万元增长到1118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明显优化,三产的比重已经达到52.9%。

二是从纸褙小城迈向宜居新城。70年前的福州,城里四处都是简陋、低矮的连片棚屋木房,70年来,福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持续完善、品质日益提升,全市建成区面积从11平方公里扩大到300多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0%提高到70.3%。机场、港口、高速、高铁、地铁一应俱全,水、电、气应有尽有。乡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的普及率在90%以上,污水、垃圾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置。近年来新建的福道、鹤林公园、流花溪公园、晋安河旅游观光带等上百处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的休闲健身提供保障支持。

三是从海防前哨迈向开放前沿。到2018年底,全市累计设立外资企业76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160多亿美元,来福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93家,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福州审批服务时限压缩比例位列全国第一。榕台交流合作深入拓展,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个台湾个体工商户、第一家赴台投资公司、第一条跨海光缆、第一张电子台胞证,都诞生在福州。

四是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70年前的福州,人民生活普遍艰难。70年间,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从76元提高到4.4万元,农民的人均收入从47元提高到1.9万元,失业率长期控制在3%以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日制高校由3所发展到目前的35所。医疗卫生水平快速提升,人均寿命从35岁上升到79.02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所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全部脱贫,永泰省级、闽清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顺利摘帽。坚持种大树、造绿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1平方米。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福州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全力以赴、久久为功,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谢梦远 吴怡星

魏青 图/文

答记者问

记者:许多市民明显感觉到近几年福州的城市建设品质越来越好。近些年,福州市在城市建设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尤猛军:我们现在是把老城提升和新城建设这两件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在老城提升方面,我们重点做了这几件事:

一是6条地铁同步建设。16年1号线开通,19年2号线开通,现在在建的地铁还有1号线二期、4号线、5号线、6号线、滨海快线。在1号线、2号线开通之后,今后每一年都会有一条地铁开通,到2023年,福州整个地铁网络就能够基本形成。

二是113个连片旧屋区同时改造。去年,我们一年之内实施了连片旧屋区改造61片,已经完成拆迁1200万平方米;今年,我们还将改造连片旧屋区52片,拆迁量超过500万平方米。

三是全面整治老旧小区。2017年,我们整治了老旧小区35个;2018年,我们整治了老旧小区300个;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整治老旧小区80个。

四是拿出大量的黄金地块奉献给市民作为公共休闲空间。三年来,我们建成休闲步道12条,生态公园15个,开挖扩挖7个城区调蓄、景观湖,沿城区内河水系建成串珠公园200多个,新增公园绿地3000多亩。

五是把群众发动起来,大家都来种树。三年来,全市新种乔木55万株,其中单单四城区就新种乔木29万株。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1平方米。

六是缓解城区交通拥堵。从2016年开始,我们展开了交通拥堵的缓解工作。组织实施湖东路下穿、尤溪洲桥头改造、浦上大道拓宽等交通治堵的软硬项目644个、总投资590亿元,现在效果初步显现,城区高峰平均车速同比提高6.1%,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2.3%。

七是精准整治立面景观。我们一条街一条街去梳理、去研究,精准提出整治节点和整治项目。去年,我们已经确定的东街口、苍霞新城周边等2320个精准整治项目,已经全部完成,下一步还将继续。

八是用系统的理念整治城区水系。三年来多,我们把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水系智慧管理体系建立5件事一起做,3200多个项目靠两条腿走出来,同步实施。目前,我们的黑臭水体治理已经进入尾声,156条大部分已经完成,内涝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联排联调中心已经发挥很好的作用。

九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近几年,我们引入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比如:提升保洁水平、推行公厕革命、动态修补人行道(希望女同志穿着高跟鞋在人行道上走可以走得很平稳)、推行垃圾分类、建设夜景工程、缆化下地、拆墙透绿等等。

以上九项是推进老城环境改造的几条措施,现在的城市正在逐步变新、变绿、变畅、变美。

在新城建设方面,重点做了几件事:

我们启动了长乐滨海新城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滨海新城已初具雏形。我们主要抓了6件事:

一是区划调整。长乐正式撤市设区。

二是规划编制。47项规划已经全部完成。

三是配套建设。180个重点项目建设。仅交通基础设施这一块,就有1条高铁、2条地铁、2条高速、4条快速路。

四是抓功能疏解。把老城区高端优质的医疗、教育、文化、养老资源引导到新城来,如天津大学新校区、三中新校区、融侨国际双语学校等等,以此增加它的吸引力。

五是抓产业支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建设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另一个是建设新城临空经济区。

六是抓生态完善。我们沿着海边打造了一条宽300米、长13公里的森林景观带;同时,启动15平方公里的东湖湿地保护规划建设;此外,规划建设4个公园,包括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市植物园、中央公园、滨海公园等。还要开挖4个水库。

记者:近年来,福州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飞:2019年6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将全力推动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确定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举措:

一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并进一步完善市、县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第一时间帮助民营企业了解各项惠企政策,及时掌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对症下药、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发展壮大。2018年我市民间投资增长29.9%,居全省第一。

二是以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对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实行市领导分管制度,对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予以支持倾斜。

三是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市财政2019年、2020年两年以基金、税收贡献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投入为70亿元。

四是突出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引进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福州国际校区,投资建设清华福州大数据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微电子所马尾物联网实验室,联合投资建设超算中心、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我们与福州大学、福州市有关重点企业共同开展引进优秀博士工作,目前已为7家企业引进10位博士。

通过以上措施,我市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经济总量持续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56.81亿元,增幅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永辉超市、恒申控股、福耀玻璃等13家福州民企跻身2018中国民企500强,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全市RD投入总量连续三年(20162018年)保持全省第一。

记者: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之后,对于激发市场活力这块的成效怎么样?并且有什么举措?

林飞:福州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长期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施行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在榕企业信心决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完成六轮简政放权,取消下放了一批审批事项,市级审批服务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32.13%;全市范围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天。同时,全面铺开互联网+政务。

二是建立宽松优惠的产业发展环境。加码减税降费。进一步减免或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社保费率等企业税费,今年全年预计减税100亿元。

三是构筑公平公开的法治信用环境。实行信易+创新试点,推进信用数据共享,开展35个领域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率先在自贸区福州片区试点跨境电商领域信用评级、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

记者:近年来福州市在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提振精气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阮孝应: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形成了1235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路径,也就是做强街道一个轴心,做活五在社区和红色领航两个载体,做实队伍、阵地、技术三个支撑,做优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制度规范、责任落实五个体系。具体来说有三个特点:

一是优化机构,让机制更加灵活。一个方面,我们优化街道内部的机构设置,另一方面,推广设立街道党建促进会、社区党建联盟,推动1200多个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融合发展。

二是倾斜资源,让干事有依托。一方面,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个社区的党建工作经费不少于10万元,服务群众的专项工作经费不低于20万元。另外一个方面,实施社区场所达标升级工程,要求全市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平均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建成一区一馆一街一中心一党校格局。

三是强化激励,让干部有奔头。一方面是,建立社区工作者职级、职称双轨的成长链,让社区工作者干活感到有出路、有盼头。另一方面是,分批选配千名专职化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者,并且在街道社区和两新组织之间可以交流使用。

在传承和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方面,我们重点做了4项工作:

一是着眼实干,坚持一线考核。2016年起,我们在全市探索推行一线考核干部机制,构建了一套系统配套、逻辑严密、链条闭合的干部工作体系。目前,我们组建了197支考核组,有1200多人参与,覆盖了全市12个县(市)区、130多个市直单位。

二是着眼敢干,注重关心关爱。为了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我们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

三是着眼真干,开展专项督察。我们突出五查五看,开展了覆盖全市公职人员的专项督察,提出了4300多条的整改措施。同时,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传导压力。

四是着眼会干,强化培训锻炼。一方面,持续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让新思想、新理念在福州党员干部中入心入脑,并办好左海大讲堂高端论坛,提高干部的素质。另一方面,分类开展时间短、规模小、精细化、专业化的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