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抓”凝聚“四力” 宿州扎实推进“党管政法”向基层延伸

时间:2020-02-27 来源: 作者:

宿州市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抓手,突出“四抓”,凝聚“四力”,“党管政法”把 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精准推动了平安建设落细落实,有力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刑事立案和治安案件发现受理同比实现“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比去年提升了2.1、2.5个百分点。2019年12月16日,宿州市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经验做法在中央政法委第四次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

“三项措施”抓配备,不断提升领导力

宿州市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实现了职位常设,工作专管。一是高位推动。《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印发13天后,市委常委会即研究配备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又专门作出批示。市委分管负责同志指导督促迅速抓好贯彻落实。各县(区)委随即研究部署。二是部门联动。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对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进行专题摸底调查,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配备乡镇(街道)党组织政法委员的通知》,明确任务目标、时间节点、任职标准和工作措施;各县、区统筹解决好阵地建设、人员力量、经费保障,明确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专司政法工作。三是严格标准。各县(区)委政法委对政法委员人选逐一审核,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政法工作的党委委员配备为政法委员,并报市委政法委备案。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及时调整党内分工,确保政法委员按时配备到位,充分履行职责。全市110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政法委员配备工作。

“三项建设”抓平台,不断增强战斗力

宿州市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平台建设,为政法委员提供全面履职的“舞台”。一是建设实体化运行平台。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普遍设立五室一厅(群众信访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服务室、综合协调室、治安防控室和便民服务大厅),统筹做好辖区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突出问题综合整治、社会心理服务等工作,切实发挥实战功能,共同维护了良好社会治安秩序。二是建设信息化指挥平台。加快实施雪亮工程,依托综治中心,建设综治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传输网络,对接各类数据11.2亿条,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联网共享。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通过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可全面掌握辖区主要路口、重点部位等视频监控情况,提高了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三是建设网格化服务平台。设立乡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市所有村(社区)全部实行了网格化服务管理,配备网格员10892人,分别做好网格内的问题处理、情况上报等工作,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度和精准度。

“三项职责”抓服务,不断扩大影响力

宿州市科学定位职能职责,推进政法委员用“绣花”功夫,做平安“细”活。一是划定“责任田”。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根据年度目标任务,把平安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分解到所辖各村(社区),全市110个乡镇(街道)与1322个村(社区)签订平安建设领导责任书,并定期调度通报,推进工作责任制落地见效。二是实施“微治理”。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牵头整合综治、信访、派出所、法庭、司法等力量,推行村级“1+2+N”(一民警、两辅警、若干平安志愿者)治安防控新模式, “三说一听”(群众说事、探索 政法说法、乡贤说德、公开听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办法,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平安建设新格局。三是当好“调研员”。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注重问计于民,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加强政法工作。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干部大走访中,宿州市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职责作用, “市级全参按照与、乡镇包兜底”的原则,组织完成走访175万户,摸排了一批涉乱线索,收集了一批意见建议,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了精准指导。

“三项机制”抓保障,不断激活推动力

宿州市建立落实机制,强化履职保障,激发了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后,市委政法委及时组织针对性的任职培训,全面提升政法委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确保政法委员快速进入角色,更好履职尽责。各县(区)委政法委也都结合工作实际对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二是建立考核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宿州市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管理规定》,明确政法委员配备使用情况纳入县区平安建设考评,县区政法委2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政法委员空缺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年底进行一次述职。考评成绩优秀的,予以优先提拔使用;考评成绩落后的,分别给予约谈、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予以组织调整的处理。三是建立关爱激励机制。对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选树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法委员先进典型,激励先进,增强岗位认同和干事动力。 (江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