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关键词读懂上海市高院工作报告
1月25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作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上海法院的这五年
五年来,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17.84万件,审结314.79万件,同比上升54.2%和52.7%,审判质效保持全国前列,涌现出以邹碧华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作为全国第一个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上海法院先后推出了146项改革,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全国率先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经过两年艰苦努力,剔除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后实际执行率达98.7%,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达80.9%,执行质效居全国法院前列;
坚持司法为民,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成为上海法院服务群众诉讼的三张靓丽名片,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法院工作报告里的五大关键词
关键词
破解执行难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的难题。2016年,最高院将上海确定为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重点推进地区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将执行工作列为对上海法院工作专项监督。
上海高院认真贯彻市委、市人大、最高院关于破解执行难的部署要求,确立了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努力将上海打造成执行环境最好、执行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使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基本执行完毕的工作目标,在全国率先向执行难全面宣战。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全市法院实际执行率从57.4%上升至70.7%,剔除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后实际执行率达98.7%,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80.9%,执行质效居全国法院前列。
▲ 上海法院执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
■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完善执行权运行机制。建立了符合司法规律的执行权和审判权分离体制。通过执行机构与裁决机构分设、建立执行警务保障体制和执行指挥体系等措施,破除执行体制机制障碍,执行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高效。建立了符合执行规律的执行工作机制。一方面建立完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机制,严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认定关;另一方面建立完善恢复执行机制,一旦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立即恢复执行。2017年,全市法院恢复执行案件8587件,占已认定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22.6%。建立完善网络司法拍卖机制,坚持网拍优先、执拍分离的原则,对符合网拍条件的案件实现100%全覆盖,促进财产处置变现公开、透明、公正、高效、安全。
■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专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61.97万件,执结61.17万件,同比上升22.1%和20%。依法执结中威案,保护我国公民合法权益,维护了我国司法主权和司法权威。2016年以来,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规避执行的行为,共追究刑事责任36人,司法拘留1965人,限制出境4141人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6万例;共有5万余件案件被执行人慑于压力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 上海法院执行会战100天行动动员大会
■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执行工作规范化。完善执行工作制度。制定、修订了《执行办案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20余项有关执行工作的制度规定,把执行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建立完善立审执衔接机制。强化立、审、执各环节的财产查控、诉前保全、诉讼保全的责任和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配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行难案件的形成,促进执行案件的顺利执结。完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法院与46家单位签署联合惩戒《备忘录》;市、区两级均建立了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执行难问题的解决。
▲ 上海一中院执行局赴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强制执行
■转变执行工作作风,破除执行难内部藩篱。坚持眼睛向内,在法院内部持续开展执行工作五查专项治理,促进执行干警司法作风不断转变。建立了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加大对财产查控等49项执行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运用科技手段建立了执行案款管理E号通,实行一案一人一账号管理机制,有效堵塞案款管理漏洞,提高案款管理规范化水平。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防止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和外界干预执行的现象。
关键词
司法改革
上海高院是全国第一个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担负着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破冰探路的重任。上海高院以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五项任务为重点,结合最高院《四五改革纲要》和上海实际,先后推出了146项改革,其中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院决定或授权在上海法院先行先试的改革23项。经过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改革任务,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海较好地完成了中央确定的司法改革试点任务:
■ 以司法责任制为基石,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了《关于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规定,建立了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得到落实,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裁判的案件占99.9%。院、庭长办案成为常态,自2014年7月改革启动以来,全市法院院、庭长办案61.78万件。建立健全审判监督和审判管理机制,做到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
■ 以员额制为重点,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基本完成。敢于动自己的奶酪,在全国率先开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2014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三批法官入额遴选,共计2855名法官入额。2017年9月在全国第一个启动从法官助理中遴选法官,157名法官助理经严格遴选成为法官。
▲ 首批初任法官宣誓
目前全市入额法官占法院人员编制的比例为31.05%。建立了法官日常工作考核和员额退出机制,3名法官经考核不合格被退出员额。改革后,司法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入额法官均在一线办案,一线审判力量明显增强,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比例从改革前的1:0.75变为改革后的1:1.7。
■ 推进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并落实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相配套的工资制度;设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建立司法人员依法履职保障机制。
关键词
智慧法院
上海法院坚持科技强院方针,实施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 上海高院大数据信息系统
■ 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促进司法质量和效率提升。坚持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五年来先后制定并实施两个三年规划,建成了上海高院大数据信息系统,形成了网络顺畅安全、应用全面覆盖、数据即时生成、信息高度聚合、资源共享互通、管理三级联动的大数据应用格局,实现了执法办案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监督、全程公开和法官办案智能化、法院管理可视化、司法公开常态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决策科学化、司法监督系统化的目标。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建立智能审判支持、大数据语音识别、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等应用系统,为法官配备了智能助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上海法院各项工作已与信息化融为一体,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 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研发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防范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正。2017年2月,上海高院承担了中央政法委交办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开发任务。在市委、市政法委的领导下,在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市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一期工程研发任务,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嵌入刑事案件办案系统中,辅助办案人员对证据审查、检验,发挥提示、把关、监督作用,减少司法任意性,防范冤假错案,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5月3日,该系统上线试运行。7月10日,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作了演示,得到了充分认可和广泛好评。
上海高院在继续完成二期工程的同时,拓展研发了上海民商事、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并已上线试运行,辅助法官办案,发挥其在采信证据、认定事实、提升办案质效上的作用,促进法律适用统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
关键词
司法为民
上海法院完善诉讼服务体系,方便群众诉讼。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便捷的诉讼服务。建立了具有登记立案、导诉分流、法律援助等20多个服务窗口和网上立案、网上拍卖、网上调解等30多项功能的数字化、智能化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由诉讼服务中心提供庭审以外的全部诉讼和非诉讼服务。
■建立12368诉讼服务平台,解决群众诉讼难题。2013年12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12368诉讼服务平台。该平台集热线、短信、网络、微信、移动APP等18项应用功能,并与窗口服务联为一体,实行三级法院联动、一号对外、一门式服务。
将人工智能+植入平台,实现了诉讼服务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无障碍。该平台自启用以来,累计提供诉讼服务593.36万次,日均服务达到3900余次,有效解决了案件查询难、诉讼咨询难、联系法官难等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9%。
■建立律师服务平台,保障律师权益、方便律师执业。2014年12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律师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网上立案、网上办理、网上申请再审以及庭审排期智能避让、关联案件智能推送等26项功能,律师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网上立案。
关键词
法治化营商环境
上海法院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运用司法手段服务保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
▲ 上海法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动员大会
■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完善僵尸企业破产重整机制,妥善审理企业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389件,运用法治手段化解产能过剩。
■依法维护市场交易公平,发挥司法裁判对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维护和引导作用,审结各类合同案件143.11万件,促进市场要素顺畅流通。世界银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上海合同执行司法程序质量指数得分居全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