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瘾君子”:戒毒所里的爱与救赎
1月7日是板桥强制隔离戒毒所春节前的最后一个探访日,戒毒人员陈成(化名)和年迈的双亲见了面。伤感、懊悔、辛酸……他的心中可谓五味杂陈。
“我还能回到过去吗?”父母走后,陈成问身边的戒毒警察张志冬。
“能,只要你想,只要你相信我们,相信你的父母,相信你自己,我们会一起帮你走出迷途。”张志冬拍着陈成的肩膀鼓励道。
作为曾经的“商界精英”,陈成原本有着辉煌的人生,却因踏错一步,落入毒品深渊……
误入歧途人生轨迹偏转
陈成今年46岁,家境优越,学生时代的他曾是父母的骄傲。上世纪90年代,陈成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央企,后被派驻到南方某沿海城市工作了两年。在此期间,他娶妻并育有一女。2005年,陈成辞职创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年收入几百万元。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商界精英”,却在一次朋友聚会后偏离了人生轨道。
“创业时,用成功的梦想激励自己,但真的成功了,却又觉得一切不过如此,日子变得寡淡无味起来。”正是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陈成逐渐迷失自我,开始寻找“新的刺激”。此时,一个“魔鬼”悄然而至。在一次聚会上,朋友拿出了一个特殊的玻璃瓶让他闻。当时他意识到瓶子里装的可能是毒品,但还是出于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跟着朋友猛吸了一口……
毒品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会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一个人。染上毒瘾的陈成,对公司的经营再也提不起兴趣,由于日夜流连于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很少回家,妻子也向他提出离婚。就这样,陈成的家庭支离破碎,生意一落千丈,亲朋好友也形同陌路。
由于经营不善,陈成开始卖房“啃老本”。几年后,坐吃山空的他生活无以为继。2018年,年愈七旬的父母得知他吸毒,一气之下拨打了110,随后,陈成被送到戒毒所。
耐心帮教助力“浪子回头”
刚到戒毒所时,陈成一直对父母耿耿于怀。他认为如果家人不报警,他就不会“身陷囹圄”,还能在外面继续“潇洒”。因此,头两个月的探访日,父母来看他,他都赌气不见。
“他父母是通情达理的人,对于任性的儿子,并没有责备,而是给予理解。他们觉得,应该给儿子一段时间接受现实。”看着两位老人落寞离去的背影,张志冬决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帮助陈成转变。
当时的陈成,不仅内心充满对亲人的“敌意”,“成功人士”光环之下的他也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他总是沉默不语,其他戒毒人员和他说话,他不理不睬,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张志冬回忆说。
为了端正陈成的态度,戒毒警察从毒品的危害入手,进而谈家庭、谈亲情,让他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起初,陈成对戒毒警察的教育应付大于理解,和戒毒警察交流时,他眼神涣散、心不在焉。
见谈心谈话效果并不理想,张志冬便转换方式,“既然他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不如交给他一些工作,进而体现他的价值,或许能唤起他的责任意识。”每个月,所内戒毒人员需要各自采购一些生活用品,而每个人要采购什么、采购多少,就交给陈成来统计。陈成接下了任务,干得很快也很认真。渐渐地,他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见他的态度有所转变,戒毒警察赶紧抓住契机。他们为陈成做心理治疗,倾听他的诉说,帮他疏导负面情绪。有一次,陈成得了肠胃炎,整整三天时间里,戒毒警察陪他看病输液,寸步不离。
迷途知返
重整旗鼓获新生
都说爱能融化内心的坚冰,正是这不厌其烦的关心呵护和真情付出,让陈成真正懂得了戒毒警察的良苦用心。他终于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悔意。
他告诉张志冬,沉迷毒品的那些日子里,他内心非常痛苦,也想过戒毒,最长一次,两个月都没有碰毒品。可是商场如战场,在一次生意失败后,他的压力无处排解,便又复吸了。如今,在戒毒警察的帮教下,他非常渴望彻底戒毒、痛改前非。“从内心深处,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儿,是可以被鼓励、被教育、被挽救的。”张志冬说。
此后,陈成努力改变自己。在2019年春节前的探访日,他曾向父母痛哭道歉,并保证一定会戒掉毒瘾,他的父母也跟着掉泪。戒毒警察们能读懂两位老人的眼泪,那是欣慰的泪水。
2019年,陈成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也更加健谈。他参加了合唱演出,唱出摆脱毒瘾后的喜悦;他潜心学习书法,还写了一幅字送给戒毒警察表达谢意。
再过3个多月,陈成就要离开戒毒所了,“虽然在这里待了两年,但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还在,只要给我时间,我一定还能重整旗鼓。”在戒毒警察的鼓励下,他为自己规划了未来的路,“父母年龄大了,需要我照顾,女儿今年高考,我要安心陪她度过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我曾经缺席她生命中无数岁月,今后不能再有任何遗憾。”之前经历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就像一场噩梦,梦醒过后,他将人生看得更通透了。
的确,阴霾总会过去,迷途知返,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