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未来,人流防控不能如洪水泄闸

时间:2020-02-27 来源: 作者:

  初春阳光无限好,5000多人涌进杭州植物园,北京香山脚下堵起了车,广州的餐馆刚开放堂食就排满了队,四川广元某广场市民扎堆喝茶,江西赣州某集市人头攒动……这个周末,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人群聚集的情况,甚至有些人心态已经放松,在公共场合摘下了口罩,一时间令人有了生活恢复常态的错觉。

  为什么不少人不自觉就放松警惕,大概是错误总结出“拐点来了”的结论。事实上,它没来。

  一看中央定性。2月21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也非常明确提出“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牢牢把握这个站在全局角度作出的清醒且科学的判断,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二看疫情趋势。各地援助医疗队仍在陆续派遣,湖北全省也仍有不小的存量病人和疑似病例,救助任务依然繁重。而近期又出现了超长潜伏期无症状、治愈后仍携带病毒等特殊病例,医学专家还表示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日韩疫情蔓延的态势也愈发不容乐观。现在的一时放松,不但给后续防疫工作带来被动,更可能让前期各地一级响应、全民居家隔离防疫的战果功亏一篑。

  错误的结论也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尽管“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已是共识,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保证信息不被误读,仍是新闻报道中尚未解决的问题。“16连降”“0增长”“治愈数高于死亡数”等数字信息被诸多媒体广泛传播,这当然增加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也很好地展现了防控工作的成绩。但同时,与之相应的数据解读新闻,有关疫情防控难点的调查类报道,对疫情趋势作出科学判断的深度报道,这些新闻的数量显然跟单纯传递数字的新闻不成正比。这也导致一些人只看到数字上的欣喜变化,忽略了背后防疫战的胶着状态。实事求是发布疫情数字还远远不够,配套的深度解读也不能少。对媒体来说,实事求是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不理性的行为还在于找到了实施的便利条件。景区开放了,饭馆开门了,集市开张了,小区也不控制出行次数了,憋太久的人们选择放风也就顺理成章了。人流防控是个综合考量的问题,各个环节骤然一松全松,很容易出现洪水泄闸的效果。为复工复产作出的防控措施调整,也容易被误解成出门放风的便利条件。这时候,该发挥作用的部门更需要首先认识到防控形势的严峻,把握好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节奏,比如对景区公园等人员容易聚集的场所分批开放,采取网络预约、分时段入院等方式严控人流,比如对餐饮店家鼓励外卖取代堂食或预约用餐等等。在没有达到全员恢复日常生活秩序的条件前,这些细枝末节的做法也是影响疫情防控的大事。

  总之,疫情拐点不要“你觉得“”我觉得”,它还没有来,这是所有人都要认清的现实,更是防控工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