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决策还需着眼大局

时间:2019-12-17 来源: 作者:

近来,河北邢台钢铁公司搬迁问题受到社会关注。把位于市中心的钢铁企业搬出去,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排放负荷,又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是双赢之举,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该企业搬迁新址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衡水湖的上游,而且最近距离不到20公里。这导致了邢台、衡水两地之间环保政策取向的“冲突和碰撞”。

绿色发展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各地越来越有一致性。要打赢蓝天保卫战,邢台必须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对钢铁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而衡水湖的优质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再生。这样来看,搬迁与拒绝搬迁的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其争议的根源在于地方之间存在环保政策激励不相容问题,而环保政策之所以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对GDP的执着。

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两地环保决策的核心考量不一致。邢钢之所以搬迁到新河县,地方政府不可能没有考虑留住钢企税源、带动GDP增长。而对衡水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激励不相容问题在环保决策上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地方之间政策激励机制不相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承诺在落实上就会存在“中梗阻”。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既是国内民众的迫切期盼,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各地政府需为此努力,将理念、决心真正落到实处、变为现实。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GDP第一”的价值取向,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战略目标,而不是成为一种工具。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转。这个源头不仅表现在区域空间上,更是要落实在清洁生产、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上。同在一片蓝天下,需从京津冀一体化高度出发,科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而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刘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