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农民院士”的“泥土味”

时间:2019-12-12 来源: 作者: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中央宣传部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朱有勇院士是植物病理学专家,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共产党员”。他不仅做科研,还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从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角度着手,深入农村种植现场、脱贫攻坚一线,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浑身沾满了“泥土味”。为“农民院士”的“泥土味”点赞,就是要大力提倡朱有勇院士这种深入基层、为民办事的优良作风和务实精神。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每位党员必须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必须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群众。“农民院士”之所以让人倍感亲切,沾满“泥土味”的朱有勇院士之所以赢得群众真心爱戴,重点不在于他的“教授”“院士”或“专家”等头衔身份,而在于他一举一动中自然流露出来对农村、对农民难以割舍的情感。“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视群众的利益高过一切,怀着对基层群众的真挚情感,朱有勇院士在农民面前没有丝毫架子,手把手教村民做腌菜洋芋,哪怕汗浸全身也要坚持拄拐杖上山查看村民的三七长势……“农民院士”的“泥土味”,散发着浓厚的党群亲情。

  下基层、到农村,是党员干部走好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扎根基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杜绝花架子走过场,“农民院士”身上的“泥土味”就来得真切、香得真切。带团队定点帮扶群众,朱有勇院士没有停留于动动嘴皮“出点子”,更不是开开会议“做样子”,而是一头扎进基层、吃住都在村里,每年200多天泡在田间地头和深山密林,本着“用更好的科技成果,用更大的干劲去造福贫困群众”,引导群众在冬闲田里发展马铃薯、在人工松林种植优质有机三七,帮助群众的腰包实打实地鼓起来。点赞“农民院士”的“泥土味”,党员干部就是要像朱有勇院士这样,主动倾听基层群众的需求声音,扎实推进群众乐于接受的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眼下,正是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需要更多朱有勇院士这样充满“泥土味”的党员干部、科技人员,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始终保持旺盛工作热情,以冲锋战斗的姿态体现钉钉子精神,勇于解决急难问题、敢于啃下“硬骨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农民院士”的“泥土味”点赞,就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对党忠诚、为民担当精神,既要讲实话、道实情,又要办实事、出实绩,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