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助者有尊严,让温暖入人心
高路
“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只要你小声告诉店员要A套餐就行了,找地方坐,吃完走人”,西安有一家餐厅贴着这样一张小字条。这家餐厅的老板被网友赞为“用纯粹的善良给人体面的好老板”。
让大家感动的是,店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考虑到了受助者的尊严。店家精心构思了“A套餐”,当受助者说出一句“A套餐”,一切尽在不言中,含蓄而温和,避免了刺激性的语言,避免了触发敏感情绪的可能。它给受助者的是尊严是体面,更是温暖。受助者不用向谁证明什么,甚至不需要告知自己是谁,来了就能吃,吃完就走,避免陷入尴尬。
这让我联想到一些高校资助贫困生的做法。
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3名学生的饭卡里,突然凭空多出720元,收到充值短信时学生们还以为是诈骗短信。原来,这笔钱是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2018年在校刷饭卡的记录,给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花销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发放的助学金。
南京理工大学也研究学生的饭卡,如果一个学生一个月在食堂吃60顿饭、平均一顿不到7块钱,就给他们的饭卡打钱,保证每顿饭能吃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研究一卡通消费,如果学生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消费不到240元,就一次性打160元到学生卡内。
这样的大学还有很多。这显示大学教育在以人为本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要知道,在很多场景中,受助者的尊严是未被顾及到的,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公开受助者的个人信息,无论他是否愿意。一些地方和高校不仅需要学生自证贫困,资料齐全后还要对外公示。甚至有高校要求受助学生演讲,比谁得票多。
和以上比起来,那家西安餐厅的A套餐、一些高校寻找“隐形贫困”的做法无疑更接近慈善的真谛,更能体现善良和文明。
慈善不仅仅是施舍,老观念得改改了。慈善是对人的帮助,既要帮他渡过难关,又要帮他建立生活的信心。而维护受助者的尊严,就是帮助他建立信心的最好办法。
那家西安餐厅的老板说,他是多年前受了别人的一饭之恩,感恩于心,这才有了现在的涌泉相报。这证明了,善举不在于大小,是否温暖也很重要。
无须担心有人来吃白食,从店家记录的接待人数可以看出,哪怕有也只是极个别现象,绝大多数是真正遇到了困难的人。也有人来体验了A套餐,留下了500元钱。显然,店家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正向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