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贫困”这块“硬骨头”必须啃

时间:2019-11-26 来源: 作者:
“‘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自强、诚信、感恩意识”,近日,云南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茶蔚村一村民因拒绝在脱贫销号材料上签字,被村委会通报批评。

  “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路上最大的障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量工作队进村入户帮扶,大批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结对子。在空前的帮扶力度之下,在贫困群众十足的干劲当中,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幸福的好日子。但是,也有部分贫困群众“不怕穷”。他们没有脱贫的志气和行动,只想着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享受着贫困户的种种好处。此时此刻给予“棒喝”,乃至采取“歇帮”的惩戒措施,不失为对“精神贫困户”的一副良药,是激发其脱贫内生动”的一味“清醒剂”。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反贫困斗争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改写着数千万贫困人口的命运,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就是靠着“拔穷根”的坚定意志。从上世纪60年代7万人、10年时间铸就的河南红旗渠精神,到90年代“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的云南西畴精神,再到新时代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万众一心,充分印证了“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的科学论断。

  扶贫先扶志,精神的贫困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现实中,个别贫困户扶贫款吃多了,斗志吃没了,懒劲也吃上来了,一时不满足还有诸多怨言,好像一切都是应该应得的。“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不要白不要、要了还想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类“等靠要”思想的存在,说明如果不能先扶志,一些扶贫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扶贫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很难做到真正拔除“穷根”。

  治穷先治心。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在这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一方面需要各级扶贫干部咬定目标,发扬迎难而上的干劲;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引导困难群众坚定脱贫的信心,啃下“精神贫困”这块“硬骨头”,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引导困难群众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