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治病救心的人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锋 □ 通讯员 刘丽严
“我宣誓:以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我所救治的每一位病人。”近日,重庆市长康监狱的医护人员举起右手郑重地宣读誓言。
重庆长康监狱是一所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造,集疾病预防、危重病服刑人员诊疗、监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监管医学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监狱中心医院。建成3年来,他们坚持以“安全稳定为根、监管医疗为本、规范管理为骨、监狱文化为魂、队伍建设为核”的工作思路,切实打造平安、法治、人文、特色、智慧“五型”监狱。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来到长康监狱,探寻高墙内的温情与感动。
“身心同治”促使顺利回归社会
“感谢监狱警官救了我这条命,感谢鲁医生的精心治疗,感谢监狱民警没有放弃我,以后我要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林勇(化名)眼含感激的泪光和民警道别。
时间回到2018年11月13日,在监狱当地医院就诊的服刑人员林勇突发疾病,被医院诊断为“重症肝炎”,并下了病危通知书。
考虑到关押警戒不便,监狱第一时间加派警力将林勇转院至长康监狱进行抢救。经过24小时抢救,林勇终于恢复了意识。今年3月,林勇的病情趋于稳定,肝功能各项检查指标正常。
初夏时节,在长康监狱一片不到五亩的绿地里,各种农作物生机勃勃。这不是农家乐,而是“农疗康养”基地。2018年12月以来,为有效治疗精神障碍服刑人员,长康监狱探索推行出“农疗康养”治疗模式。通过让他们“走出监舍、亲近绿植、康体养心、重塑新人”,违规抗改率同期下降75%。
“我们救治的不仅是患病服刑人员的身体,还有他们的灵魂。”长康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王小勇说,“惩教育人,治病救人”是监狱中心医院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长康监狱坚持“医管一体、身心同治、重塑新生”的理念,不仅仅是治身,还要治心。民警身上承担的角色不仅是医务人员,同时也是监狱人民警察。
坚守“医者仁心”求精创新
2018年10月,国庆节刚过。
监狱患病服刑人员郭庆(化名)身患重度肛瘘,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转院、诊疗,一路绿灯。为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最大限度减少服刑人员外诊带来的监管风险,长康监狱迅速组织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会诊,开展术前讨论和麻醉风险评估,由肛肠疾病医生秦大川主刀实施手术。
接到任务后,秦大川喜忧交集。喜的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忧的是当晚家里打来电话说怀孕的妻子羊水破了,马上要生,需紧急送医院。一边是工作,一边是要生产的妻子,秦大川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留下来开展手术。
手术顺利结束后才知道妻子提前分娩,女儿因早产进了重症监护室。“领导和同事们都说我‘舍小家,顾大家’,其实我只是承担了一名监狱民警该担的责任,做了一个医务民警该做的事情。”秦大川说。
“年轻人如果3年至5年不学技能,不提高,那么在未来的时间里有可能停滞发展。”王小勇说。长康监狱高度重视警察队伍建设,他们围绕“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要求,开展岗位练兵。促进医技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
2018年4月,重庆市副市长邓恢林在视察基层监狱工作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长康监狱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有效确保了病犯的生命健康。
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2月20日12时33分,长康监狱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响起,渝都监狱紧急来电:“服刑人员张飞(化名)突发肾衰竭,病情严重,急需转到中心医院治疗。”
值班员放下电话后立即向长康监狱领导、医务人员通报病情,做好接诊准备。渝都监狱民警火速押送张飞到长康监狱。经过及时抢救,张飞转危为安。
目前,长康监狱已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签订了医疗帮扶协议,建立了长效技术指导合作关系,搭建了双向转诊、医疗会诊、进修培训、学术讲座等平台。现已建成了由“监区医务室——监狱中心医院——院外专家会诊”和“门诊——巡诊——住院”三位一体的综合医疗保障体系,确保监狱服刑人员就诊就医及时到位。
今年7月,长康监狱还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协议,完成了医院远程医学影像平台、医学教育平台和多学科会诊平台建设。通过“医联体”合作方式将社会医疗资源引进监狱,进一步强化了医技人才保障,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9年以来,长康监狱先后开展门诊3000余人次,组织手术抢救200余次,完成放射、超声、心电等辅助检查共计6000余人次,并于2018年底实现患精神障碍服刑人员收治和患血透病服刑人员收押,有效保障了服刑人员生命健康权益。自收治以来,已连续实现“零医疗事故”“零非正常死亡”“零纠纷”的“三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