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我身边”

时间:2019-11-19 来源: 作者:

  编者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栗战书委员长高度重视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11月上旬,记者赴山东淄博市和高唐县采访,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人大常委会支持代表履职的创新做法,都是人大代表为民办事的鲜活事迹。

  点滴民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决议,在市、区县、镇街三级人大代表中开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活动,构建“五大新格局”、建立“六项新机制”,着力推动代表履职。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千名代表听民声”工作,引导五级人大代表深入一线,听民声,解民忧。

  法制日报记者从两地人大常委会创新机制推动代表履职、两地人大代表深入群众积极履职的角度,采写了这一组报道。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红兵

  11月上旬,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组织的采访团来到山东省高唐县,亲历“千名代表听民声”的强大阵势,倾听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心声。

  山东省高唐县人大常委会丰富代表履职形式,2017年9月试点、2018年5月在全县范围内创新开展“千名代表听民声”工作。以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农村大集为依托,引导驻高唐的全国、省、市及县、镇人大代表(街道社情民意观察员),单月“赶集摆摊”,双月“进站拉呱”,深入一线贴近群众,报家门,亮身份,听民声,解民忧。

  千余名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观察员)积极投入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既关注老百姓“房前屋后”“针头线脑”的小事,也对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大事。宣传党的政策,化解民间纠纷,解决民生实事。因工作有温度、方法接地气受到群众称赞。

  “大集听民声”列为规定动作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健全一系列工作运行制度,实施系列工作“微创新”,提出层级发力、打造“监督动车组”的工作目标,对机关委室创新的“立体调研”“串联审议”、建议办理“三方对质”,以及镇街人大“大集听民声”“代表示范基地建设”“为代表配备基层联络员制度”等创新案例优化提升。为了让代表真正动起来,让镇街主席团(工委)忙起来,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将“大集听民声”列为全体人大代表的“规定动作”。

  根据代表法的规定,代表需要联系选民和群众,但对联系的次数、内容等代表法并没有量化和刚性约束。在基层,由于激励、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个别代表时常出现联系群众的“断片”现象;根据代表法的规定,人大代表仅在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上提出建议意见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高唐县人大常委会要求代表进选区、访百姓,进一步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更多地收集社情民意,改变履职被动、身份隐蔽、作风“漂浮”的现象,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从实践出发,引导和倒逼人大代表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理论,不断更新知识水平,消除“本领恐慌”,树立为民服务的自信心。通过部署任务压担子,增强人大干部的担当意识。引导镇街人大干部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听民声”发现问题,每年要监督几个党委重视、群众关注的重要选题。

  制定规划图明确操作方案

  据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美运介绍,高唐县共有各级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观察员)超过一千人,包括1名全国人大代表,3名省人大代表,42名市人大代表,212名县人大代表,592名镇人大代表,189名开发区、街道办事处社情民意观察员。有代表之家13处,固定代表联络站28处,镇街大集流动代表联络站33处,共61处代表活动场所。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整合”五级千名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观察员)力量,赶“集”、进“站”、入村“听民声”,与全县50多万名群众“多屏互动”,共同演奏社会治理创新“大合唱”,实现了规模效益。

  根据安排,代表要亮明身份,不但去“联络站”当“明白人”,还得到农村大集上做“迎客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百姓办实事解忧愁。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精心谋划,制定了民声听取、民意吸纳、民怨化解、民生办理等一整套科学持续的工作机制,工作运行高效有序,民情处理快速便捷。群众“坐等”受益,代表服务的根系深深扎在民意的沃土之中,催生出一项充满活力、百姓点赞的履职模式。

  明确工作用语,明确工作方式,时间地点提前公示。将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地址、接待时间、农村大集流动联络站接待时间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

  强化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为了加强履职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提升代表履职能力,高唐县人大常委会狠抓事前培训、事中规范和事后提醒。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强化履职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作为代表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基础课+专业课”学习模式,先后组织镇街人大主席(主任)到全国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学习,邀请全国人大理论研究会专家和省委党校教授对人大干部、人大代表进行法律“基础课”辅导。采取以会代训、案例解析、情景模拟、分组研讨等方式,对代表进行专业课培训和履职方式培训等,全面提升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底气。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制发《“千名代表听民声”工作手册》,开展“优秀履职代表”评选和“优秀履职故事”展播,实行“千名代表听民声”双月推进例会制度等,不断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同时,积极倡导“六化”工作标准:接待群众规范化,工作运转程序化,接待场所标准化,代表上岗标志化,代表信息公开化,接待工作常态化。镇街驻地公开了代表服务接待内容,统一制作了代表信息公示栏,鼓励代表亮“身份”听“民声”;接待工作常态化。

  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零距离

  “千名代表听民声”活动,成为百姓随时“搭乘”的“民情大篷车”。由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组成的“民情大篷车”进村居、入集市,宣传党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诉求,让人大代表履职更直接,让百姓“搭车”更方便。活动拓展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新途径,丰富了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方式,畅通了民意表达的主渠道,延伸了服务百姓的新触角,夯实了人大工作的民意基础,让“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更加扎实有形。

  人大代表大部分来自基层,遍及各行各业,他们生活于群众之中,居住你我左右。代表们走向社会“最前沿”,筑起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人大代表通过“听民声”活动,亮出了“牌子”,显出了“身份”,为民服务的同时也起到了倒逼提升的作用:一是倒逼代表提升宣讲政策的能力。人大代表在现场与百姓的互动是双向的,并不仅是单纯地“接”,更需要科学严谨地“答”,让群众听得明白、满意而归。二是倒逼代表提升自身素质。释放正能量、做正能量的事情。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丙成说,“倒逼提升机制”的形成,基本确保了优秀代表阔步走向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前沿,勇于投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在县里确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精准扶贫、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中,结合自身职业示范带头。

  高唐县人大代表浦冬梅,主动认领金兴社区免费剪发公益项目,在其资助下给辖区内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理发服务,并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理发;县人大代表王秀环免费为金兴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学生提供本色作业本,很好地保护了学生们的视力。

  单月赶集、双月进站的履职形式,把个别“会议代表”“举手代表”“哑巴代表”从台下推到台上,甚至让他们变成“台柱子”和全天候代表;单月赶集、双月进站的履职形式,固定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经常性联系,代表能多角度洞察不稳定因素,多层面处理化解矛盾,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单月赶集、双月进站的履职形式,把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人大代表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机结合,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我身边”,实现了人大代表与百姓之间的“零距离”。

  “人大常委会就是要给所有代表创造履职阵地,充分发挥每位代表的才智和力量,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幸福作贡献。”姚美运说。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