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评:交通违法跨省异地处理 缓解民众奔波苦

时间:2019-11-05 来源: 作者:

  ■跨省异地处理

  新闻:《新京报》29日消息,公安部日前发布《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允许跨省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以方便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

  点评:虽然互联网时代为异地处理交通违法提供了技术可能,但公安机关这一实际应用,因其大大方便了民众,仍然值得赞许。毕竟,当下的中国人口流动频繁,“大鹏一日九万里”成为现实,驾车纵横南北,难免有一不小心踩雷的时候。要是你都回到舟山群岛了,却发现你在霍尔果斯口岸冒犯了禁止掉头标志,难道你再飞回去处理不成?现在好了,民众免了劳役之苦,社会也得太平:那违法记录常挂账上,轻慢了法律,也不便于遏制异地交通违法行为。

  不过,这好事还不圆满:如果公民对违法及处罚持有异议,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呢?申诉环节缺失,那就仍然不能算作一个好的机制。只有管理联网,没有服务联网,还体现不出我们的民主哟,同志们仍需努力!

  ■工作焦虑裸辞

  新闻:北青网28日消息,今年7月,25岁的重庆小伙谢铭因工作太焦虑而辞职,如今,3个多月过去了,依然没找到合适工作。他现在想说:辞职只是一时爽,找不到合适的新工作,反而承受更多的焦虑。职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谢铭,原来从事软件测试员工作,因工资比同事低一千多元,感觉就是歧视他文凭低;加班总有他,钱少事多,这让他焦虑又烦躁,于是辞了职。

  点评:辞职一时爽,辞后又后悔,但依然会有人毅然辞职。因为尊严,因为血性,或者是骨子里的浪漫。

  但多数人,仍然要居家过日子,要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打发人生。而职场焦虑,在压力山大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个人加强修养,提高抗击打能力,是一个方面。社会,也应该重视,在较大的单位里,可以配备职业心理师,加强疏导。当然,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不应缺位。

  ■“中国”字样

  新闻:《新京报》29日快讯,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243号建议的答复。该建议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康复大学建设、助力新时代中国康复事业发展新局面”,并提出建议将“康复大学”命名为“中国康复大学”。对此,教育部答复,由于《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明确,高等学校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因此康复大学命名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冠以“中国”字样。

  点评:这则消息,透出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在人大会议上,有人提出了建议。教育部作为职能部门,对这一建议公开进行了答复。这是代表行使权力、人大及政府职能部门运转良好的具体表现,赞。二是,教育部依法作出公正答复,不徇私无“跑部”,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