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接连出招 治理学习类APP初见成效

时间:2019-10-22 来源: 作者: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学习类APP逐渐进入校园,在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教育部于今年1月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开展全面排查、APP进校审查和监督;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教育部再次强调了学习类APP的规范管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本市中小学内学习类APP的使用明显放缓,但仍有教师和家长利用APP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虽“自愿”也不敢落下

曹女士的孩子正上小学一年级,她告诉记者,上学期学校老师给家长们推荐了一款学习类的APP,家长和学生可以“自愿”下载,“老师说可以让孩子做些配合教学的练习,其他家长都给孩子下载了,我也不敢落下。”曹女士介绍,进入这款APP需要填写老师给的“班群号”,才能开始做练习,“习题是按年级分的,一年级的题目涵盖数学和语文,孩子每天盯着手机要做将近一个小时。”同时,老师和家长手里也会安装一款监督用的APP,学生做完题后,系统会将学生做题的情况反馈给老师和家长。曹女士表示,这样确实可以减轻老师的一些重复劳动,但孩子长时间用眼、APP本身自带广告和续费内容,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自制力差的孩子还有可能利用在学习类APP上写作业的机会玩游戏。

备案审查后广告见少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中,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近日印发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再次明确提出,将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同时重点加强学习类APP的规范管理。曹女士说,昨天她刚更新完这款学校老师推荐的APP,“更新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广告没有了,而且在‘护眼模式’下,APP会实时统计学生的使用时长,从15分钟以后就开始强效提醒,让孩子注意休息护眼。”

昨天,记者在不同应用市场中搜索并下载了类似的几款学习APP,发现目前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现象明显减少,但仍有一些APP内存在培训机构的商业广告。“我们使用学习类APP都要经过备案审查。”一位中学班主任表示,“学习类APP能对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帮助教师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但它们存在很多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APP上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不够,还会出现商业广告、游戏等有害内容,需要有关部门合力加强监管,学校和教师严格把关。”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治理学习类APP乱象,不但要加强监管,还要改革我国教育评价体系,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加强监管,做到所有学习类APP有合法资质、依法依规经营,这是给学生使用APP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习类APP乱象。”熊丙奇表示,教育部《通知》和《工作要点》中提到的内容主要针对如何禁止有害APP进校园,强调的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的责任,而家长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学校在推荐学生使用APP时,应该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审议、同意,让家长知晓学生使用APP的情况,并告诉家长应该履行的监护责任;另外,家长在学生使用APP时,要切实尽到监护责任,及时查看APP的内容更新,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使用APP的习惯。记者 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