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向基层倾斜:“编制圈”绝非“舒适圈”

时间:2019-10-22 来源: 作者:

  安星予

  2020年度国考网上报名今日8时正式启动。本次国考77.3%的录用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有27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四项人员以及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此外,对一些艰苦边远地区职位,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10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从最初“公考热”的浪潮席卷全国,到现在已经十年有余了。十年间,虽然在社会范围内极力为公考“降温”,但“公务员考录”的热度却始终居高不下,社会大众,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仍旧把公务员这一职业当做象征福利待遇优越、从业环境稳妥甚至是最适合“颐养天年”的“金字招牌”。

  而近年来,公考录用计划、政策倾向不断向一线基层及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的趋势,正向民众传递着这样的信号:公务员这个行业再不是从前人们眼中那张“上班喝茶聊天看报,下班喝酒打牌睡觉”的“温床”。哪怕是一如“高岭之花”般通过“国考”大关脱颖而出的“国家级”公务员,也要做好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直面群众、宵衣旰食的准备。

  谁说公务员是一个乐得清闲的“金饭碗”?当下,“编制圈”绝不再等于“舒适圈”。曾经对于“稳定”“清闲”“体面”的趋之若鹜,成为了年轻人在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时被“集体传染”的关键原因,而在这种思想调配下,年轻人一旦“成公上岸”,在面对“体制的诱惑”时,“慵懒散闲慢”的通病便完全被暴露无遗。部分年轻干部对于“实干担当”的基本要求熟视无睹,一边悠闲的当着“甩手掌柜”,一边想方设法地将快速“提拔”作为第一要务;有甚者,初入公务员队伍,连最基本的五年服务期都没过,便一门心思的寻求“门路”、挪至“闲职”,于是乎便出现了“基层艰苦躲着走、垂管部门跳脚求”的尴尬境况。殊不知,这种无度的“自我放逐”不仅会坏了年轻干部的“根”,更会大大削弱政府部门在一线基层地区的公信力度和执政水平。

  近年来,公务员考录政策不断向基层倾斜的发展态势,正是破解基层及艰苦地区“留人难、难留人”的关键所在。今年国考“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的硬性条件,更是旨在为“顶层队伍”选拔经过基层历练的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来源、经历结构。

  同样,作为准备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而言,更要将“两脚踏实地,风雨无飘摇”的朴素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蕴含无限力量和智慧的黄土地当成“人生竞技场”,要明白,最能帮助年轻人增长本领、使其快速成长的方式就是在百姓的“田间地头”摔打磨砺,也只有先深入基层,稳扎稳打,用脚步去丈量地垄田间的广度,用灵魂去标注基层天地的深度,让裤子沾了百姓板凳的尘、鞋袜踩了群众田间的泥,砥砺磨炼出一身过硬本领后,再到更多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去淬炼意志、汲取力量,方可开新图强,敦行致远。这不仅是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必经的发展路径,更是作为一个年轻人所必须接受的成长“催化剂”。

  对于年轻人而言,“驱车策驽马”远不及“悠悠涉长道”来得稳妥扎实。况且,当下社会哪还有什么“舒适圈”一说,无非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非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非是拼尽全力不留遗憾。其他职业如此,公务员亦然。由此,在面临职业选择时,无论初初有多么“荆棘密布”亦步亦趋,只要这条路是遵循内心想法的真实选择,便要将“坚持”二字走到底。要知道“编制圈”绝非“舒适圈”,无论何种岗位,能成就你自己的,也只有你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