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试行“简易工伤ETC”

时间:2019-08-20 来源: 作者:

浙江在线杭州8月20日讯(见习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胡小奔)“工伤鉴定完的第二天,2万多元的工伤保险赔款就打进了我的银行账户,真没想到会这么快!”8月16日,来自云南的打工者罗志告诉浙江在线记者,7月11日,他在浙江永康一家企业上班,冲压模具时被高速冲床压伤了右中指,造成“右中指末节皮肤、甲床、骨质缺损”。受伤后立即到当地医院救治。不久前,医院开通了工伤快速处理通道,受伤职工不用像以往那样跑来跑去办手续,躺在医院病床上就能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罗志跟记者讲起自己受伤的情况 通讯员 胡小奔 摄

今年44岁的罗志在永康一家企业打工,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工伤发生后他最担心自己的断指能不能得到康复,全家的经济来源会不会因此断掉。令他高兴的是,工伤保险赔款迅速到帐,没有拖欠。

素有“中国五金之乡”之称的浙江永康是工伤事故多发频发的县市之一。人力社保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永康平均每年发生工伤事故7000余起,其中约4000起是“断指”,而“断指”可被归为“简易工伤”大类。

记者从永康市人社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了解到,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劳动者从受伤到拿到赔偿,要经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支付”三道手续,法定办理时限最短也要180天。在办理过程中,如果劳资双方发生矛盾和异议、走入诉讼程序的话,想要拿到工伤赔偿就更难了,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在这一期间,劳动者不但承受肢体上的伤痛,还要承受心理上的考验。为了早日拿到赔偿,有的伤者甚至被企业直接“糊弄”过去,拿到的远不达应有的赔偿额度。

因此,对于职工工伤办理“环节复杂、材料多、周期长”、工伤待遇纠纷多发等突出问题,永康市人社局以“最多跑一次”理念优化流程、创新服务,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简易工伤ETC”集成服务,全部环节由各相关部门单位代办,将“窗口前移”,减轻窗口业务量。通过改革将3个业务集成为1项业务,办理材料从17份减少到1份,办理时间从最少180天压缩至最多30天。工伤职工当事人只要填写1张申请表,就可以全流程“掌上办”,相应工伤待遇便会打到申请人银行账户,至少跑6次变成了“零次跑”,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让政策和流程也都变得更透明化。

当日,记者特意前往了永康第一家试点医院——永康市骨科医院进行走访。针对简易工伤“窗口前移”,医院外联部主任吴晓慧解释道,所谓“窗口前移”,即当工伤职工在就医时,便可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免交医疗费用,由医院“一窗受理、一站通办”,相关工伤认定调查、劳动能力鉴定等在就医期间即可完成,社保经办机构获得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信息后,即可以办理相关待遇支付工作,不再需要受伤职工来回奔波。

永康市骨科医院设有专门的“工伤ETC”办理办公室 见习记者 王晶 摄

“此次‘简易工伤ETC’集成服务改革还有望改出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方钦表示,从申请到保险支付,全过程时长由原先的“最少180天”缩至如今的“最多30天”甚至最快“两个工作日”,职工的应有权益得到保障,企业得以平稳生产,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矛盾纠纷,这对于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职工当事人三方来说都是一大利好。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认为,浙江永康“简易工商伤ETC”模式,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期待对国家现行工伤制度改革产生倒逼效应,促使国家层面进行制度改革,在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三方之间塑造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新型三方关系。

vot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