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成都“特殊”烘焙坊:为心智障碍者搭起接轨社会的“桥梁”
探访成都“特殊”烘焙坊:为心智障碍者搭起接轨社会的“桥梁”
中新网成都7月25日电 题:探访成都“特殊”烘焙坊:为心智障碍者搭起接轨社会的“桥梁”
作者 岳依桐
“这是您的面包,总共10元。哦!不好意思,是7元。”将面包装好递给顾客,再收钱、找零……25日,今年37岁的磨莉站在收银台后,熟练地进行着一天的工作。对于重度智力障碍的她来说,这是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能够达到今天的熟练程度,她学习了4年。
磨莉工作的地方是一家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康庄社区的烘焙坊,名为“面包慢点点”,于今年6月正式营业。和大多数烘焙坊一样,“面包慢点点”装修温馨,橱窗内摆放着各种精致的面包、蛋糕。与众不同的是,这里有三位特别的员工,他们都是心智障碍者。
“面包慢点点”的主营单位,成都市新叶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艳介绍,心智障碍者是残疾人中就业最困难的群体,因为理解能力、沟通能力较弱,他们很难适应工作,尤其是自闭症患者,行为、情绪的不可控让他们往往被工作机会拒之门外。
杨艳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这一特殊群体,成都市新叶助残公益服务中心最初采用艺术康复的方式,让他们用绘画表达情绪。“参加艺术康复的大部分是儿童和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家长愈发担忧他们能否与社会接轨并自力更生,所以我们开始进行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就是通过培训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技能,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并通过工作实践,锻炼他们与顾客交流的能力,烘焙坊正是一个培训他们职业技能的平台。据了解,这样的烘焙坊在成都共有两家,第一家于2014年开业,5年时间里培训了20余名心智障碍者。
在第一家烘焙坊培训了两年的张智诚患有重度自闭症,曾经他情绪波动大,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如今他是“面包慢点点”的一名烘焙师助理。与记者交谈时,这位高高瘦瘦的男孩始终注视着记者的双眼,他一字一句清晰地说,自己未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烘焙师,最喜欢做的是披萨、菠萝包和肉松面包。
张智诚的妈妈李英为了陪伴儿子,于2017年辞去原来的工作,到烘焙坊就职。“以前他和人交流很难,更别说与人对视了。刚学习烘焙的时候,我就当他和老师的‘翻译’,帮助他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谈及儿子两年时间里发生的变化,李英难掩笑意,“诚诚的沟通能力不断增强,也正在不断融入社会,作为妈妈我非常欣慰,希望他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烘焙坊的窗台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记录着“截至今日,康庄社区‘面包慢点点’已售出面包17168个”。望着不断增长的数字,磨莉一边整理着收银台,一边告诉记者,“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工作,这份工作改变了我的一生。”她说,只要一工作,平日的无聊和烦躁就消失了。“看到很多顾客来买我们的面包,我很高兴。我把工资攒起来去旅游,已经去过丽江、大理、昆明,计划明年去北京玩。我的梦想是开一家面包店。”
看着烘焙坊里忙碌的场景,杨艳露出了笑容。她说,之所以给烘焙坊取名“慢点点”,是因为员工的思维、动作可能比较慢,希望顾客们能理解,给他们时间,慢慢地“走出来”,一点点与社会接轨。(完)
voteid=